司马南:我有一个发现,核酸检测有点麻烦了

司马南:我有一个发现,核酸检测有点麻烦了

司马南有一个特点,就是敢说,敢实事求是,并且分析得还很有道理。

所以,网友们也非常支持、赞同司马南发出的一些观点,称赞他敢于为民发声,讲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。

当下,大家都知道,国内疫情从十一之后开始散发,各地都频频从零星变成了大片,顿时所有人都为此担忧了。

倒不是怨天尤人地说疫情到底什么时候结束,因为经过三年经验,疫苗打了,核酸也做得便利了,但始终还没有根本断除的方法,唯一就是隔离治疗,防止扩散,然而,民众担忧的就是这一问题,如何防控?做到既要,又要。

特别是这几天,每天新增仍然处于向上趋势,同时也出现了以下问题:

一,民众情绪,特别是封控区的人员,对于有些防控措施不理解,不支持,擅自逃出封控区,或起哄冲倒围蔽设施,甚至与防疫工作人员大打出手。

二,防控方法,在民众情绪化,疫情散发快的情况下,按以前防控的方法似乎没有作用了,常态化,静默管控,24小时核酸等,尽管做了,但中间依然存在很多漏洞,一下子感到手忙脚乱了。

确实,这三年来,除了当时的武汉,如今所面临的是最困难的挑战,就像站在十字路口,何去何从?

过去,我们层层加码,从大规模核酸检测,到常态化,静默管控,从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,也积累了很多经验,特别是核酸检测,街上基本上随处可做,民众很方便。

但是这两天,做核酸突然变得麻烦了,司马南看到朋友圈有人说:跑了几个地方都做不了核酸。

司马南认为,这也太矫情了吧,但后来发现事情确是如此,为什么变成这样呢?从以前方便,到现在变得困难了呢?

这种情况在其它城市的朋友也感受到了,感受到什么?

一,防控太紧,过去为解决防控不科学,不精准,做过一刀切,一封了之,本来只是长一个痘,结果封了一大片,结果很多人不满意。

二,为了解决太紧的问题,而从过去层层设防走向不设防,石家庄关闭了市内免费核酸检测网点,广州把核酸检测时间缩短。

如果这样做的话,有没有想过如何做到“动态清零”?

这样做的目的我们理解成是“节约成本来实现精准防控,撤掉,缩短都是节省成本。

而节省成本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防住疫情,稳住经济,安全发展,既要又要,而不是选择躺平,我们的政策也没有“躺平”的逻辑,绝对不能失控。

假如选择躺平失控了,就是拿老百姓的性命做赌注,后果将是很严重的,可能有些人并不以为然,所以也出现了两派人。

一,主张放开。

封控区的,包括没有被封控的,觉得如果继续这样动不动就封,那车贷房贷各种债务怎么办?哪里都不能去又怎么生活?而且现在新冠就像普通感冒一样了,死亡率极低了,再说了,这样下去,财政支出将是一大笔算不清的数,能支撑下去吗?

二,主张继续保持“动态清零”。

“动态清零”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初心,一切以人民生命为重,不能因为小部分而放弃大局观念,每个家庭都有老人小孩,如果“躺平”,医疗体系跟得上吗?

疫情防控,科学防控是一条很艰难的路,基层人员,一线人员,志愿者,所有人都不容易,但生命至上,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选择“躺平”,就是难,也是我们要走的路,但绝不能简单粗暴。

司马南表示,层层加码,一封了之的情况都做不好,那完全不做好?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,把不该放的,放了,那会是什么结果?那会导致疫情真的失控。

司马南的意思也不是指哪个地方失控,他现在是一个很警觉的人,说话变得谨慎了,自称比胡锡进还警觉,这里他只表明一个疑问。

把不该放的放了,找不到免费检测点,或是把核酸检测时间缩短了,有些人上班时间不对,做不了核酸,但单位,村口又要求24小时核酸,那怎么办?

如何两者兼顾?

这不能整天抱怨,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,多提建议,少些怨言,从事一线的人员最了解实情,可以反映一些实际情况,不断改进,做到既要又要。

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吗?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!